地球生活×各種練習, 書.寫

「未經他人苦,莫勸人放下」放下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,不是一個輕巧動作而已。

朋友正歷經人生好難的坎,在這段考驗頻繁的期間,偶爾撐不住了會發發牢騷,抒發比苦瓜還苦的心境。大家多勸她「不要想太多」、「你要放下」、「放過自己」、……

我可以理解她的難與過不去,也知道她不是無病呻吟的體質,更不是會自溺而不去解決問題的人。

即便心理素質挺強健,她還是免不了覺得無奈,私下沮喪地偷問我:「所以,到底怎樣可以輕易做到”放下”?」「我當然知道要放下,但現在的我就是做不到啊!」(臣妾做不到哇啊~~~)

「難道大家遇事都這麼灑脫正面?我不相信!」
當然不是啊。

歲月靜好時我每一天都馬好正面XD,但生活就不可能每一天都歲月靜好啊~

其實這些熟悉的正能量金句,乍看好像也沒什麼問題。
但其實這些「我是為你好」的言語,對於正處在情緒風暴裡的人來說,等於又是再度被否定了一次。

所有的痛苦委屈心酸都不是你吞下的,憑什麼輕易地叫人放下?

炸彈沒有掉在自己身上,都馬是優雅從容,正面積極。

先自首,我以前也是挺愛勸別人放下放下,好像自己已然是個得道高僧(反省)。
直到自己被”放下”咒語攻擊後,才真能體會那種,滿載的情緒硬生生被要求吞回去的苦悶。
你已經很難受了,但聽了這些話更難受。

除了你原本遭遇的,還要開始感到自責:「我是不是真的太負面了…」「我為什麼就不能放下…」「我為什麼不能看開一點…」「我…」
已經在受苦的自己,又要花更多力氣檢討自己。
久了你只想假裝沒事,情緒沒有出口,它只是繼續堵在你的心口。

「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叫故事,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叫事故」
所有的痛苦心酸委屈悲傷,都是別人吞下的,我們看戲的人,究竟憑什麼如此雲淡風輕地叫人放下呢?

我當然知道這些都是以愛之名,也明白多數人只是基於心疼,希望朋友趕緊振作起來。
而且放任情緒蔓延擴散,只是讓對方陷在情緒裡更走不出來。
一切都是好意。

但我們是否可以想想,這些善意的提醒,是不是也在暗示對方「你不愛自己」「你要再加油!」

因為無法承接情緒的重量,所以我們希望別人閉嘴

喜歡動輒請人放下,除了源自於愛的出發點,有些人是因為無法接住對方情緒的重量,或來自於他看待事物本身就習慣以負面觀點出發。

不知道如何接住他人情緒,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自身經驗的缺乏。
雖說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但一生順風順水的人,若沒有特別要求自己換位思考,真的比較難去同理別人的心情與處境。
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回應,也不太能真正理解事件帶來的痛苦有多痛,所以只能詞窮地用正能量金句來安慰對方,希望對方「不要再說了」。

所以,面臨痛苦的時候,真的要找對人抒發。有些人很適合打屁聊天,但可能沒辦法同理你的感受。
我自己後來的感觸是,遇到事情需要開解時,會找生命歷程有厚度的朋友聊聊。
而生命的深度與年歲無關,與經歷與體悟有關。

別輕易叫人放下,放下是一段過程,不只是一個動作

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。

在這個過度信仰正能量的社會,負面情緒常被貼上不OK的標籤。
所以不管遇到什麼難題卡關,大家都會請你放下XD (到底是要放什麼放哪裡啦)

但情緒是流動的,你強壓下的,來日就會用更強的力道反撲回來。

一個很深的傷口簡單地用OK蹦把它蓋起來就會神速地好了嗎?
有些人或許可以,但大部分的人要經過清創、抹藥、包紮,日復一日重複這些療傷SOP,最終長出新皮,恢復新生的自己。
過程當然不會是愉快的,但若耐著性子照料著,傷口會慢慢癒合,或許留下傷疤或許不會,但都是成長的印記,是獨一無二的徽章。

所以當受傷的人有時候會反覆咀嚼過去、爬梳那些歷程,我覺得這就像是在清創。
只要不過度沉溺往更黑的地方去,我覺得可以尊重每個人需要療傷的進程。
要相信人有自癒的能力,尊重別人的經歷與感受,明白她的情緒不是沒來由的。

「放下」又不是手提箱子~可以隨手說放就放。
可以立刻放下的,代表那也不是個事兒,並不能就此證明心理素質更強健。

放下有時候是一段緩慢的過程,可能會經歷一段低潮,但人通常都是在低潮不順時才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深層的提問。

沒有經過掙扎的放下,我覺得只是一種自我欺騙。
歷經沉澱、追尋、挫敗而後迎來的開悟,才是真的釋懷坦然。

在放下之前,你需要先面對,然後陪伴自己找回對生命的熱情。
催眠自己不要去想、不要去理會…,但心裡面不舒服的感受騙不了人。

真正放下之前,我們必須先去面對這段不舒服的經歷,接受這些討厭的人、討厭的事,就是無可奈何地發生了。接受自己真實情緒,在軟弱哭泣趴下投降之後,再重新站起來戰鬥。
那時候才是真的長出堅強。

不要強迫自己要跟隨正能量信仰,假裝豁達開朗。火喉還沒到的話,任何看開都只是演給別人安心的。
陪伴自己渡過這些關卡,要暫時自溺也沒有關係,只要你心裡明白你是朝著有光的終點去就好了。

然後在情緒很不好的時候,你最該放下的,是那些叫你放下的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